本文转自:安徽日报
■ 本报记者 何雪峰
轮滑场上,少年们矫健飞驰,清脆的笑声里满是运动的酣畅;“悦耕园”中,同学们俯身劳作,挥洒的汗水中带着收获的甘甜……在灵璧实验学校,以“悦”为魂的校园文化浸润各个角落,陪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。
“我们始终相信,教育应该是有灵魂、有温度的。”该校副校长姬在合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。学校秉持“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”宗旨,把“学生快乐、教师幸福、家长满意、社会认可”作为办学方向,提炼出独具特色的“悦文化”,即让孩子们在张扬个性中悦纳自我,在发展兴趣中探索潜能,在追逐梦想中积蓄力量,在分享互助中学会共情,构建了“以悦引领,成就人生”的育人体系。近日,该校喜获“全国文明校园”称号。
校园里,六栋以“德、美、弘、强、雅、仁”命名的教学楼静静矗立,每栋楼都有自己的主题故事。“悦学历史”让孩子们在时光长河中对话先贤,“悦美灵璧”用山水人文唤醒对家乡的热爱,“悦承非遗”则把优秀传统文化悄悄种进孩子们的心田。
社团活动时间一到,校园就成了“乐园”。“悦墨书法”社团内翰墨飘香,学生们在挥毫泼墨中感受汉字的筋骨与神韵;“悦彩美术”教室里,孩子们用巧手剪裁出漂亮的窗花。“以前我总爱一个人待着,加入轮滑社团后,和队友们一起练习、比赛,很开心!”一名男孩擦着汗说。
近年来,该校创新德育路径,打造五大精品社团,开设轮滑、书法、剪纸、编程、武术等20余种特色课程,并邀请民间艺人定期进校园传授“钟馗画”“黄梅戏”等传统技艺,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。近三年来,该校学生在省市级绘画、经典诵读、汉字书写等赛事中斩获一等奖80余项,特色教育成果显著。
劳动的快乐,藏在“悦耕园”的泥土里。校园近两亩地被分成了一块块“责任田”,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“三分地”。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松土、播种、采收,感悟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的真谛。2024年灵璧县“我是劳动小能手”大赛中,该校学生的厨艺、手工作品获得了评委认可,20件作品还被选进了市里的展览。
“悦文化”的拔节生长,离不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阳光雨露。学校每月开设“家庭教育讲堂”,邀请专家与家长共话育人之道;“青悦志愿服务队”的学生们走进社区,开展敬老助残、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,把温暖带给更多的人。学校还与灵璧生态园、奇石文化园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基地,每年组织“自然探索”“文化寻根”等活动,让孩子们在“行走的文明课堂”里长见识、增担当。
“成长储蓄罐”工作法成为文明养成的有效载体。学生践行文明行为,能获得相应的“悦心币”奖励,期末可兑换书籍、文具等学习用品。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文明习惯融入学生日常,校园内文明有礼、互助友爱的氛围日益浓厚。
“‘悦文化’的核心,就是让每个孩子在成长路上不孤单、不迷茫,在快乐中学知识、练本领、修品德。”姬在合表示。
汇盈配资-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规则-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